有位母亲对孩子说,这个地方如何又错了,改一下。孩子说:我没错。
错误是明摆的,孩子却矢口不承认,母亲非常恼火,不过还是耐着性子跟孩子辩论,证明他确实错了,但孩子就像一头倔强的小牛,坚决否认,最后母亲抓狂了,跟孩子大吵一架。吵完架回头想想,依旧感觉孩子不可理喻。
我对母亲说:咱们转化一个场景,假如你的同事,用同样的态度和语言告诉你:这个地方如何又错了,改一下,你是什么样的感觉呢?
母亲领会了一下说,会感觉不开心,即使不怎么说,心里也在想:我是错了,可你就不可以好好说话啊,这么凶,仿佛你全对似的!其实,这也正是孩子的感觉,他只是把这种情绪外显出来。
若是指出同事的错误,大家总是会尽可能委婉,还要选择适合的机会,但对待我们的孩子,真没把他当外人,直来直去外加口不择言,就激起了孩子的防御和对抗情绪,于是,就出现了前面这一幕。
其实,不管面对的是大人还是孩子,指出他们的错误,都是一个敏锐时刻,要格外留心。指出孩子的错误,至少应该注意三个方面。
第一,对事不对人。像你如何又错了、我和你说过多少遍了之类的话,一不小心就上升到对人的高度,这是在否定孩子本身,于是,孩子也用同样的思路来回话,表面上看是不是定错误,其实是在否定母亲。因此,大家必须要特别小心,针对具体的错误展开对话。
第二,态度和语气,比语言更要紧。母亲一直以为孩子不想面对错误,其实,孩子不想面对的是她的态度和语气。因此,大家要时刻提醒自己,态度直接、语气生硬,特别容易踩到孩子死不认错的雷区。
第三,指出错误,可以非常委婉。其实,孩子聪明着呢,大家含蓄、婉转地指出来,即使不说出你错了三个字,他也能心领神会。譬如:这三道题目改一下;这个字仿佛不是单人旁哦;这个应用题再演算一遍吧。
我发现,当大家注意态度,并不断变换表达方法,孩子会有新鲜感,因此,也就困难反感。